我的教科研之路
自2000年步入教坛,我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只不过刚工作时没有系统的做研究,只是把自己遇到的教学难题和教育故事记录了下来,直到2016年我的教育科研工作才真正的走入了春天,并且开出了美丽的花朵。
因为2016学年我带领郑州市经开区坡刘小学的全体老师承接了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小学高年级作文评改中小组合作的实践研究》和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重点课题《古诗背诵对小学生情感教育作用的实践研究》,在做课题研究的同时快速成长。
从教小学语文的第一天起我就发现:现在的孩子普遍认为写作文很难,把写作当成一种负担;老师批改作文工作量很大,加之其他繁琐事务,作文的批改经常是跟不上节奏,有时尽管教师呕心沥血,朱批满篇,但学生却很难甚至不屑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效果怎样呢?教与学严重脱节,学生怎能有较大的长进呢?
2013-2014学年我带的这个班级是五年级,原有39人,人数不算太多,可是作文批改起来有时需要一周到两周的时间,常常是抽空改几本,经常是又该写作文了,可是上次作文还没有批改完,如何改变这个现状呢?我就想到能不能尝试让学生自己先认真修改一遍,然后同桌相互批改?有了这种想法后我就率先在自己带的班级里尝试同桌相互评改作文。结果同学们批改的热情很高,能读到别人的作文好像是窥视到了其他同学的秘密,参与度100%,热情度120%,同学们批改完了,我也暗自窃喜——终于不用趴在同学们的字里行间找错别字了。
可是后来我发现学生毕竟是学生,很多句子不通顺或用词不当的地方学生之间相互修改不出来,评语也写的生硬。这时我才意识到完全放手给学生是不行的,后经同行指点后学生评改完我再批改一遍,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孙老师指点迷津后,我又尝试着同桌初稿写完后相互修改写评语,评语后署名加日期,然后我在逐一修改,写出评价,首先评价写作同学的优缺点,再写出修改作文同学的认真程度,评语是否合适、合理,建议有哪些。这一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批改完所有同学的作文后,认真做好作业批改记录,优秀作文、优秀评语、修改认真、旁边有批注的、水平不高的、修改不认真的、作文格式错误的有谁……逐一列出,再上作文课时在课堂上读范文,指出优缺点等。这一做法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赞同。
有幸的是2015年我接着带原来的五年级学生,这样就有利于我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我的研究,可以通过两年的跟踪对比看看这项作文修改方法能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素养。经过半年多的尝试,可以明显的对比出学生的写作能力、修改能力包括写批注能力有所提高。在《新教育》期刊上我又看到了殷志娟老师写的《小学“二次作文”教学研究》,于是我又有了让学生写二次作文的尝试,把一次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和缺点,经过同学们小组内相互修改、评价,再写二次作文,再小组合作评改二次作文,总结经验提升写作能力。通过对比发现:同学们经过二次作文的训练克服了以往作文教学中教师评讲后就结束本次作文训练,学生不能及时有效地吸取作文中的经验教训的弊端。虽然它增加了同学们的作业量,但是它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015年8月分我调离了韩庄小学,来到经开区坡刘小学,新的环境、新的工作伙伴,给我的教科研工作带来了春天。虽然坡刘小学只有247名学生,6个年级,14名在职教师,但是我们都有一颗火热的教科研之心,不管教学工作有多忙,不管其他事务有多繁琐,每周一中午12:40分老师们会牺牲午后休息时间,静下心来搞教科研活动,在我的带领下率先在高年级语文学科,继续我的这项实践研究。
经过将近3年时间的实践研究结果告诉我们:作文评改中小组合作的方法既减轻了语文老师批改作文的工作压力,让老师们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又有利于学生写作素养和阅读水平的提高,可谓“一箭双雕”,这项研究有非常棒的实践意义。
现在我们学校形成了浓厚的教科研氛围,语文组、数学组、英语组、体音美组的老师虽然人数不多,可是在课题研究上都很下功夫,深入教学一线的实际问题,发现问题,经过交流碰撞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校又研究了语文市级重点课题和英语农村省级课题的研究,多数老师是课题组主要负责人,全体老师是课题组的参与着。
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我树立了多方取经、强化内功的目标。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付出的是汗水,收获的就是一份份沉甸甸的果实。
2016学年对于坡刘小学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2016学年对于我个人来说更是不平凡的一年,因为这一学年让我们在教科研的道路上迈出了超越式的一大步,更难忘的是2016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经开区教研室的常立钢教研员带领外国语小学谭洪岐副校长、朝凤路小学李文利主任,以及包括我在内的数十位热衷教育科研的学校骨干力量组成访学团,前往享有“西部之心”的成都参加中国教育服务中心主办的“全国中小学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与名师成长高级研修班”。
在研修中成都师范学院的陈大伟教授指点迷津,在学习期间,全体教师完成了陈大伟教授的著作《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的共读,并把读书和教科研工作中的困惑在研修班上请教了陈大伟教授,陈教授深深被经济技术开发区教师的好学精神和对问题思考的深度所折服。从短短不到一周的培训时间中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爱自己,栽培自己,做一个幸福的科研型教师”。
在教科研的道路上,我只是刚刚开始,一学年以来,我们学校所有老师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工作,默默无闻地奉献,我们有喜悦也有悲伤,有成绩也有不足,但我们会继续努力。在漫长的教科研道路上,我们会加倍努力,积极改进不足,一步一个脚印地奋力前进!努力地践行爱自己,栽培自己,做一个幸福的科研型教师!